让全班学生都有中级电工资格

来源:合肥力合职业培训学校 时间:2016-05-03

人们常说,牛是任劳任怨的动物。属牛之人,自是也少不了这一份踏实肯干、勤勤恳恳的个性。生于六零年代初,如今已年过半百的汤建国就是临港科技学校师生们心中的一位“牛人”。

汤建国有很“牛”的本事:虽只有高中学历,但常年自学,精通电子技术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等,计算机的日常维修也不在话下;汤建国有“牛精神”:首次带队参加市“星光计划”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夺得一等奖,训练期间与学生们同吃同住,一个多月没回家;汤建国也有“牛脾气”:班级学生全都来自贵州黔西,在他手里服服帖帖,只因他有一颗慈父般的心,无时无刻不想着孩子们。

从电工自学成高级技师

1993年,汤建国进入当时叫南汇工业技工学校的临港科技学校任教。之前,他是南汇利民锁厂的一名电工。“我很早就爱好电器,自己修修补补蛮开心的。”汤建国腼腆地说。这份爱好支持他从初级工一路考到高级技师,每周末花上数个小时从南汇到市区参加培训,风雨无阻。

电工既要懂电,又要懂机械,二者缺一不可。“弄懂以后,主要就是训练速度和正确率。”汤建国把自己的经验带到课堂,教导学生们如何识图操作,完成整套装接工作。教学楼走廊的两侧,一边是普通课堂,一边是机电实验室。汤建国在黑板上一笔一划教会学生们看电路图,再手把手在电子板上演示操作。

在同事闵伟军眼中,汤建国是一个很有钻劲的人。“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吃老本了,汤老师还是经常研究新技术。”他说,从编程到通讯,设备的运行需靠接线端连接。一般情况下,plc输出端默认连接com1端,但一些微机设置并不相同,造成无法通讯的现象。汤建国将四个端口都摸得透彻,在比赛中一眼发现纰漏,节省了许多时间。

凭着一身过硬的“牛本事”,汤建国如今还承担起社会培训工作,为临港各大企业的维修电工提供实训指导,培养出无数从事电气维修和机电一体岗位的电气人。

首次带队参赛点亮“星光”

谈到“星光计划”获奖,汤建国连连摆手说是学生努力的结果,自己只是参与辅导,获奖同学赵毅对他却有着深深的感激。

去年年底,赵毅幸运地通过抽签被选中参加“工业控制”项目比赛,当时快要过年放假,返校时间要到3月2日,离比赛仅剩20余天。假期里,汤建国给赵毅提供了中级、高级维修电工的参考书及考题,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电话沟通。一返校,两人就马不停蹄地钻进实验室,在设备上摆弄起来。

“看到设备完全无从下手,不知道怎么接线,有些工具也不会用。”赵毅回忆道,花了将近两天,他才终于完成了第一次装接,而比赛的规定时间是4小时。

这么大的时间差,如何解决?汤建国说,一个字,练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他陪着学生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进行魔鬼式训练,周末也不例外。在电子实训室训练如何接线、测波形图;在装调实训室训练如何使用工具、提升速度。训练难度逐步增大,卡着秒表拆线、接线、再拆、再接……赵毅的手上起了水泡长了老茧,多次想放弃,汤建国鼓励他,“你做得已经很好了,但比赛就是要在追求中超越、在超越中完善、在完善中提升。”

汤建国家在惠南镇,离校30余公里,这一个月,办公室成了家。没有床,怎么睡?“累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,饿了就泡碗面,实在冷了,就呷两口黄酒。”汤建国不好意思地笑笑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赵毅最终以3小时50分无差错的成绩一举夺魁,这是临港科技学校首次参赛。

去贵州家访的上海老师

赵毅是机电1323班学生,这个小班由15名男生组成,均来自贵州黔西和大方两个县。通过“同心温暖工程”,孩子们在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上完第一年后,来到临港科技学校完成后两年学业。去年9月,汤建国受命担任班主任,这离他上一次做班主任已过去了十余年。
 

最初,班级状况让汤建国一筹莫展。“他们说的方言我不是很听得懂,但是怕学生出事,基本上将全部精力扑在班上了。”赵毅说,当时室友高伟水土不服发高烧,“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告诉汤老师,他带高伟去医院打针吊水,一直到晚上降温了才回来。”

十六七岁的男孩子初次背井离乡,学习基础的差距、生活习惯的不同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,第一个中秋都很想家,汤建国陪他们吃月饼、联欢。今年暑假,汤建国只身前往贵州,从机场又坐了近3小时的长途巴士辗转来到毕节市黔西县,到部分学生家中进行家访。杨钱波的家长既感动又感慨,“我们孩子在贵州上了10多年的学,从没老师到家里来过。现在到上海去读书了,竟然还有老师赶到贵州来家访。”这些孩子的家境大多较为贫寒,有的人家屋顶还是老旧的石棉瓦,家庭年收入不到千元。临行前,赵毅的家长拎上自制的土酒要送给汤建国,而他却怎么都不肯收。

到本学期末,1323班的学生们将完成所有理论学习,进入集中实训培训。“牛人”又口出狂言:要让全班100%通过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鉴定。


  • 官方微信